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建议

来源:

发布时间:2009-11-02 点击:

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建议

编者按: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中的第二门重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今年春季开学后面向全国高校2006级本科生全面铺开。这门课程的开设,涉及近1000所高校,6000余名教师,270余万名大学生。本版特约请《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北京大学教授沙健孙,就如何上好这门课阐述他的看法。

开阔视野突出主线——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建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被列为全国大学生公共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决定,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本学期开始,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在高校本科生中全面推开。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中囯自1840年以来直至现在的160多年的历史。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规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这就是说,进行《纲要》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叙述和分析,帮助大学生做到“两个了解”、懂得“三个选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应当首先明确和始终贯彻的基本思想。

在明确上述教学目的的基础上,我感到,在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时,有必要切实做到如下五点:

突出主题、主线

党的十五大对近百年来的中国历史进行过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十五大文件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与“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而斗争,就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

根据党的十五大的概括,我们认为,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就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是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这就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线。

切实把握好这个主题、主线,是搞好《纲要》课教学的前提。

联系实际,加强针对性

在论述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时,我们要注意联系社会上流行的有关思潮(如鼓吹“告别革命”等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联系大学生经常关注或感到困惑的重大问题(如:帝国主义的入侵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如何正确看待革命和建设中的失误?等),说明有关的历史情况,着重从正面讲清有关的道理,以起到释疑、解惑、明理的作用。

为了使讲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向授课对象进行调查,了解一下他们对中国近现代史,有哪些问题已经弄清楚了,哪些问题还没有弄清楚。这样,我们的讲授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对大学生真正有吸引力。

点、线、面结合,开阔视野,加强比较

为了使教学的内容较为丰满,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我们要力求做到:一是以世界历史的眼光审视中国近现代史,注意联系时代特征、国际格局和世界大势论说中国问题;二是除政治史外,加强对各个时期的经济、文化发展情况的反映;三是进一步通过比较研究(包括各种社会力量的政治主张、建国方案的比较,各种社会思潮的比较等),来说明与“三个选择”有关的问题。

注意收集和运用综合性的历史资料和典型性的历史资料。历史现象是十分复杂的。为了说明有关的历史问题,必须引证综合性的材料,而不能单靠举例。

在讲清历史的整体面貌的同时,为了加深大学生对有关问题的理解,也可适当运用某些典型性的材料。这类材料所起的作用,同电影中常用的特写镜头有点相似。

为了加强讲授的生动性和吸引力,我们还有必要利用外国人的、中间派的乃至敌对力量方面的有助于说明有关问题的评论。

对重大问题的表述,要完整、准确,有权威的根据

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基本问题的论述,我们要严格遵循党的历史问题决议,遵循党代会和中央全会的精神,在政治上同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对基本理论、基本经验的表述,要有权威的根据,并努力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最新成果。对于近年来在近现代史领域中有较大影响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包括否定革命、鼓吹“告别革命”的观点,否定爱国主义、鼓吹民族虚无主义的观点,否定党在社会主义时期历史的观点,等等,我们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论,旗帜鲜明地帮助大学生划清历史上重大是非的界限。

史论结合,于序事中寓论断

本课程是全体大学生必修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此,《纲要》教学应注意结合近现代历史的发展,着力阐明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总结这个时期历史的基本经验,也就是说,注意加强本课程的理论性。

不过,它不是要去展开地论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而是要尽可能让历史事实来说话,即用确凿的历史事实去阐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基本问题和相关的理论观点,做到“于序事中寓论断”(顾炎武《日知录》)。

《中国教育报》2007年3月29日第3版

热点新闻

XML 地图